8月10日,《交汇点新闻》报道了城市与规划学院“思政一体化访谈”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相关链接:
https://jnews.xhby.net/v3/waparticles/1284/B1Ga3agpWVexkAmU/1
原文如下:
思政课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干渠道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座谈会上指出: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,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。”可见,思想政治课对于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。而办好思政课,关键在教师。
为更好的了解当下思政课红色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,将传统思政话语体系的“高大上”“唯理性”“官方”变得更贴合学生精神需求和实际生活,探索多学科结合、润物无声辅助思政教学,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可能性,这个暑假,7003全讯白菜“思政教育一体化”团队来到江苏南通平潮实验初级中学,采访位于一线的资深思政老师,体会中小学思政课发展方向。
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首先对学校进行了参观,了解了同学们平时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室与活动场地,学校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不小的震撼。据随行的老师介绍:“好的学习环境是进行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。近些年,学校思政课引进新的教具,与高中大学接轨,给同学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。”
随后,围绕如何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这一话题,团队成员对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。学校徐小建老师在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应该先谈教育然后再谈思政教育最后才是学科教育。对于教育来说,五育德为首,德育就是思政课。思政课是主阵地。对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区别。小学阶段,要以形象的事例生动的事实进行展开。而到了初中,学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,而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这个时候,如果还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的话,效果就会大受影响。要做到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,就要做到循序渐进、润物无声。就拿数学学科来说,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政功能。以圆周率举例,对于小学生,可以讲圆周发现的故事,而到了初高中,则可以讲圆周率推测的过程,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艰辛,为我国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,从而油然生出爱国之情,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。”曹春燕老师也表示:“思政教育需要分层次进行,因材施教,对于掌握好的学生,应尽量让其“吃饱”,而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,则对其进行必要的重复与强化,我想,这在哪一阶段都是适用的。”
最后,团队成员对老师们话进行了充分细致的整理。有团队成员表示,“本次访谈活动使我受益匪浅,深刻理解到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,作为一名师范生,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思政教育的发展,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去,为思政教育提供新鲜血液,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”
本次活动通过参观与访谈等形式,使同学们真正走近学校、走入课堂,亲身与奋斗在思政教育一线的老师交谈,体会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未来方向与思政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。同时,同学们将课堂学习与亲身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“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”,将所学教育教学技巧与学校客观事实联系起来,从课堂的“领路人”角度去思考,为实现思政一体化这一目标积极出谋划策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