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工作

我院举办“心系山河,情寄寸土”少数民族地理标志与特色建筑展示活动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3-06-16浏览次数:159

为了加强同学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促进民族团结,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、文化和现状,城市与规划学院素质拓展部于5月16日-5月31日期间举办“心系山河,情寄寸土”为主题的少数民族地理标志与特色建筑展示活动。

一线一江河,一寸一山川。本次活动为线上举行,参与活动的同学尽己所能挖掘了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区域地理信息,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手绘了不少“少数民族地理标志”或“少数民族特色建筑”。不少同学在图画的周围还附上了一段文字介绍所画的地理标志,还有不少同学讲述了地理标志背后的地理故事或诗词。本次活动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人文214班的龙友兴,人文224班的许子慧和王冰洁,人文225班的张心怡,地科227班的刘雨萌的作品为优秀作品。

本次“心系山河,情寄寸土”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,在大家齐心协力的绘制过程中,更多的同学加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和认识,并具备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,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。

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,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。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,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,形成吊脚柱,故称之为“吊脚楼”。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,一般有三层:上层储谷,中层住人,下层堆放杂物或关牲畜。

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,以建筑艺术著称,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、东、北、西四个不同的景区。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,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,颇有步移景换之妙。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,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,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、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。

僳僳族的住房建筑,根据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形式,各有特色。僳僳族民居建筑大致可分为:竹蔑房楼、木楞房、土墙房、石片顶房等。僳僳族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,山有山灵、树有树鬼、水有水神在他们的观念中,山川、河流、日月、星、动植物等都为鬼魂所支配。(文字:吴予怀 审核:孙树叶)